如初文学网

唐绍仪的孤独与坚守:生不逢时的谈判专家 知乎小说

分类: 美文  时间: 2022-11-08 14:22:28  作者: 大熊 
唐绍仪的孤独与坚守:生不逢时的谈判专家 知乎小说

孤独与坚守:生不逢时的谈判专家">唐绍仪的孤独与坚守

生不逢时的谈判专家

唐绍仪的孤独与坚守:生不逢时的谈判专家 知乎小说加载中...

事能知足心常惬,

人到无求品自高。

——唐氏家训

1938 年 9 月 30 日上午,上海法租界福开森路(现武康路)树木成荫,街道安静,偶有行人经过。

突然,一栋小房子的门被打开了。一个高大的男人走了出来,施施然离开。

没过多久,大门再次被打开,一群人神色慌张,匆匆忙忙将一个受伤的老人抬上汽车,呼啸而去。伤者被送往广慈医院(现上海瑞金医院)抢救。但老人因头部遭受重创,伤势过重,当天下午在医院去世了。

被刺杀的老人正是清朝二品大员、民国元老、中国第三代外交家——唐绍仪。

唐绍仪的遇刺震惊了整个上海。在上海的法国官员立刻展开地毯式的搜索,当天晚上即逮捕了 9 名嫌犯。后来证实,国民党军统特务赵理君收买了唐家的一位常客,以古董商人送货上门的名义进入唐宅,实施了刺杀。

第二天,蒋介石在日记上写道:

唐绍仪在沪毙命,实为革命党除一大奸……总理一生,在政治上之大敌,我党革命之障碍,以唐奸为最也。

然而,庆幸自己的政敌终于死了,恐怕才是蒋介石当时真实的心情。唐绍仪虽然坚持待在沦陷的上海,态度不明,但他并未真正投向日本方面。所谓「大奸」实在太冤枉。

这个悲惨的结局,必然不会是 12 岁就踏上远赴美国求学之路的唐绍仪所能想象到的。

1874 年秋天,12 岁的唐绍仪作为第三批赴美幼童之一,踏上了人生的征程。起程前,唐绍仪和同行的同学拍了张照片。小小少年样貌俊朗清秀,穿了件质地良好的袍子,表情严肃地面对着镜头。对于大洋彼岸的世界,他很自信,无所畏惧。

唐绍仪这朵璀璨的浪花,即将涌进属于他的大海,掀起滔天巨浪。

唐家湾的孩子

和大部分赴美幼童不同的是,唐绍仪并非贫寒家庭的孩子。他出身买办家庭,称得上富二代。

他出生于唐家湾。唐家湾过去属于中山,后划归珠海。那是珠江口西侧一处山地上的小山村,站在制高点上,天气晴好时可以远眺珠江口。唐家湾脚下的海面叫作伶仃洋,是进出广州的水上通道。来往的船只都会在伶仃洋西侧的小岛上休整,最多的时候,能有 50 多艘西洋船只围着小岛停泊。

今天的唐家湾有个令人羡慕的称号——「与近代文明伴生的中国南海第一湾」。中国近代史的许多大事都与唐家湾有关,唐家湾也为中国近代史贡献了许许多多风云人物,唐绍仪的族叔唐廷枢就是其中一位。

唐廷枢是容闳的校友,曾因「英语说得像英国人一样」成为香港海关总翻译,后又因卓越的经商能力被怡和洋行看中,加入成为买办。

而当时容闳正在大力推行幼童留美计划,因缺乏生源回到广东寻找合适的幼童。唐廷枢向他推荐了自己的族人,其中就包括唐绍仪。

唐绍仪的父亲唐巨川在上海经营茶叶生意。1840 年上海开埠后,唐家的很多族人开始北上,辛苦经营,包揽了上海大部分的茶叶出口生意。他们大多先是开茶栈,又成为买办。

说到买办,当时对买办的要求可是很高的:需要精通外语、贸易,要既懂西方环境,又要熟悉国内环境。用现在的话说,要是复合型人才。

唐绍仪的父亲了解西方,不似当时的中国人一般,把西方想象成充满了妖魔鬼怪的地方。在与西洋人的交往中,他敏锐地意识到要想跟上世界潮流,就必须学习洋务。因此唐绍仪很小就被父亲带往上海,学习西方语言和文化。

按今天的标准,唐绍仪真的是赢在了起跑线上:老爸是大老板,族叔是大富翁,在一线城市有产业,在贵族学校附近有学区房。

所以说,所谓的起跑线不是送孩子去上各种补习班,而是父母自己的水平。对于孩子来说,真正的起跑线是父母为孩子打造的原生家庭环境和成长环境。

就当时来说,家族是对下一代最具影响力的。

这也是为什么一些特定的人才总会在一个地区扎堆出现。中国历史上一个很典型的现象就是「南方出才子,北方出皇帝」。一种精神气质在当地积累、沉淀、渗透、传承,就形成了当地独有的地域性格。比如江浙人的「闯荡」、福建人的「爱拼才会赢」,而广东人则是开放、务实。唐绍仪沐浴在这样的氛围中,加上本人聪明好学,简直就是为幼童留美计划定制的人选。

1871 年,唐绍仪进入上海出洋预备学校接受语言训练。1874 年秋天前往美国。他先是居住在美国家庭,进入当地中学就读。他的学习能力非常强,又肯下功夫。中学毕业后,他先后进入哥伦比亚大学及纽约大学学习。

然而,容闳的留学计划遭到守旧派的反扑,仅仅做了 4 期就不幸夭折。1881 年,清政府总理衙门决定撤销留美教育处。唐绍仪的学业夭折,于当年夏秋间回到中国。他在美求学时间仅 7 年,没能取得学士学位。但唐绍仪在这几年里和寄宿的美国家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。多年后,他将自己的几个侄子送往美国接受教育,也是托寄宿家庭照料。

外交才华崭露

唐绍仪回国后,曾和其他回国的小伙伴一样,在天津北洋水师学堂继续上学。不过他的家庭背景够强大,远大的前程正在等着他。

正当詹天佑在福建水师的军舰上搬炮弹的时候,唐绍仪开始进入官场,展现出他的外交才华。

在后来的 16 年里,他在朝鲜任职,与袁世凯合作得相当愉快。甚至有传言称他与袁世凯的感情好到两人成了结拜兄弟。有段时间,袁世凯奉调回国,唐绍仪独撑大局,扛住了日本、俄国的各种明枪暗箭,把朝鲜治理得井井有条。

他这段时间的工作受到了英美等国外交官的关注,袁世凯更是对他非常欣赏。到 1898 年离开朝鲜时,唐绍仪已经从跟班晋升为三品大员了。

唐绍仪之所以能成为清末民初外交战略家,其在朝鲜的经历必不可少。当时他已经可以用国际化的眼光去处理朝鲜事务了,并展露出卓越的外交能力。

回国后,他曾协助袁世凯处理山西教案赔款事宜,成功地使德、英、美、法籍传教士同意降低赔款金额。其中,法国主教原先坚持的 84 万两白银赔款,在他的折冲下,最后竟以 17.9 万两白银结案。还记得有谁从这笔赔款中获益吗?孔祥熙。他回国后的建校资金中就有这笔钱。

此后,唐绍仪升为天津海关道。这会儿正是八国联军侵占天津的时候,他差点儿被英军处决。他的妻子和一个孩子去世了,还有一个孩子受了轻伤,而他本人也一度遭受监禁。但唐绍仪仍竭力争取,利用各国之间的矛盾最终从列强手中收回了天津的行政权。

在铁路、矿产、渔林等问题上,他分别与英、德等国交涉,为中国收回了部分主权和利益……后来他通过整顿变更了海关行政管辖权,将海关由「外务」转回「内务」,收回海关行政权、用人权,切断了外国人干涉中国外交事务的途径,维护了中国主权的完整。

中国的海关税务竟然由一位英国人长期掌控,这件事现在看来简直不可思议。然而外国列强们却认为这理所当然——你们的借款不就是由你们的税务来担保的吗?

英国政府长期通过时任天津总税务司的罗伯特·赫德(Robert Hart)干涉中国的外交事务。唐绍仪在朝鲜的时候,英国政府就干过这件事,这让他一直很不高兴。

一位曾在海关任职的英国人认为:「具有他这种才智的中国人憎恶他们的海关方式——一个中国机构,却被置于外国压力之下,被用于维护外国利益,而非维护中国的利益。」

1906 年,唐绍仪发现机会来了,于是他利用英国新旧两位大使交接的空档,在户部下设税务处,把海关总税务司在外务部

相关Tags:孤独人生

猜你喜欢

精选美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