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初文学网

成年人的生活真相,藏在这三点里

分类: 美文  时间: 2021-01-10 14:50:08  作者: 如初文学网 

01

成年人“分手”潜规则:

不回消息

成年人的友谊看似坚固,实际上却很容易破碎。

相逢一场,好聚好散,保持体面,是每段友谊的代名词。

有的背叛,不必宣扬

想到席慕容说过的一段话:

“我们离回忆太近,离自由太远。成年人的友谊念念不忘,只是爱上回忆。可一次犹豫、一次背叛却足以让它枯萎。”

作为成年人,我们早已习惯失望,那些枯萎的友谊就这样静默地埋葬在心里。

我们不宣扬背叛,不是我们不在意,而是觉得不值得。时间和精力,要留给更对的人。

人生聚散,只是常态

有人说,

“我对朋友这四个字的理解很简单:我在路上走着,遇到了你,结伴一程。

缘深缘浅,缘聚缘散,该分手时分手,该重逢时重逢。

你是我的普通朋友,我不奢望咱们的关系比水更淡泊,比酒更香浓。惜缘即可,不必攀缘。”

有的人只是生命中的匆匆过客。

可能不只一次在深夜清理好友列表——很多曾经无话不谈的好友突然变成列表里一个有些陌生的头像。

龙应台在《亲爱的安德烈》里写到,

“人生,其实像一条从宽阔的平原走进森林的路。

在平原上,同伴可以结伙而行,欢乐地前推后挤、相濡以沫;

一旦进入森林,草丛和荆棘挡路,情形就变了,各人专心走各人的路,寻找各人的方向。”

对的人,终究会相逢。

02

想看清一个人的修养,

跟他吃顿饭

钱钟书先生写过一篇名为《吃饭》的散文,文章表层是写千姿百态的吃相,深层则是坦陈关于人生处世哲学的思考,简而言之即为“吃饭见品性”。

越是有成就之人,在待人接物方面更为得体。

有一次,余秋雨约国学大师季羡林吃饭,在赴约之前,季羡林专门给自己捯饬了一番,身旁的秘书说

“不要换了,余秋雨是您学生辈的,不用这么礼貌的”。

季羡林说:“那怎么行,这是尊重他人。”

“人总是选着自己的喜好,这喜好往往与自己的性格和本质十分接近,所以从一个人的食物可以看出他的人格。”

实际上,我们在寻找厮守一生的伴侣时,其实也是在找志趣相投的饭友。

陈丹青说:“所谓教养,所谓礼貌,全看小事情。”而吃饭这件小事情,往往就藏着一个人最真实的性格。

03

节制欲望,你会活得更高级

周国平说:

“一个人只要肯约束自己的欲望,满足于过比较简单的生活,生命的疆域会更加宽阔。”

饿鼠效应

台湾作家梁实秋,有一次和朋友们一起吃饭。

梁先生说他有糖尿病,不能吃带甜味的熏鱼、冰糖肘子不能碰,什锦炒饭不能吃,因为淀粉会转化为糖。

最后,服务员上了一碗八宝饭,大家也想当然地认为他不会动筷,因为八宝饭不仅有糖还有淀粉。

但出乎大家意外的是,梁先生却津津有味地品尝起来。

面对大家的疑惑,他解释说:

“我前面不吃,是为了后面多吃啊;因为我血糖高,得忌口,所以必须计划着,把那配额留给最爱。”

这就是饿鼠效应,即适当节制,发展良好;过度放纵,早衰短命。

作家海明威所说:

“在一个奢华浪费的年代,我希望能向世界表明,人类真正需要的东西是非常之微少的。”

蔡澜这样说,

年纪大了,有个好处,就是可以尽量地少说假话,少骗人。

我们会发觉讲真话,是多么的舒服,多么的过瘾。在我自己的例子,竟然可以用讲真话闯出一个名堂。

老,必须老得庄严。

老,一定要老得干净。

老,要老得清香。

年轻人说:你们老了。

不,不,不,不,我们不会变得更老,我们只会变得更好。

但愿自己能像红酒,越老越醇。一股香浓,诱得年轻人团团乱转。

总之岁月漫长,然而值得等待。      ——村上春树

相关Tags:生活人生

猜你喜欢

精选美文